星空网页版登录入口通信工程专业始建于1980年(原无线电通讯专业),是国家级电子信息类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重点专业(2010年)、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施专业、广西优势特色专业(2012年)、广西创新创业教育示范专业(2015年)、广西本科高校特色专业(2018年), 2018年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19年获得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2年专业依托的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获评广西一流学科。
通信工程专业依托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博士后流动站,以及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认知无线电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具备雄厚的学科支撑。作为国家高等学校特色专业、自治区高校首批本科专业精品专业、自治区优质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该专业拥有一支高水平的专业教学和科研团队、拥有一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通信实验中心),拥有三个实训教学基地:移动及通信网络综合实验平台、电磁兼容测试实验平台、卫星导航应用实训平台。
专业遵循“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的教育理念,重视通信信息获取、处理与传输的分析、设计、开发和应用的能力的培养,学生基础扎实、工程实践能力强、务实创新,擅长无线通信、通信网络及通信信号处理等通信工程的设计、开发和应用。
通信工程专业专任教师34名,其中:教授11名、副教授11名、获博士学位教师25名、博士生导师6名、双师型和企业背景25人、获全国模范教师荣誉称号1人。
通信工程专业建设亮点
1、通过信息化进行学生学习过程的跟踪与评估,实现了形成性评价,保证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针对学生过程的跟踪与评估的改进问题,本专业所有课程,以学生为中心,融合信息化教学新手段,设计了新的教学方法和过程,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了立体化全面跟踪和评估。
1)建设了一个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实验教学平台
专业实验室都可以通过实验室开放预约管理平台进行预约申请,到实验室进行实验、完成开放课题。在虚拟仿真实验室设置了仪器设备刷卡使用的控制系统,为学生参与实践和创新活动、使用仪器设备提供便利。同时,该专业建设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利用“广西漓江课堂”在线教学系统和“广西漓江工坊”实验智能管理系统,构建了一个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实验教学平台。
2)使用多种信息化手段实现教学的形成性评价。
实验教学采用实验室开放管理系统、实验项目过程智能管理平台,进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课前、课后、实验室课堂各个环节都有提问、测验和即时评分反馈环节,学生可以知道自己学习的效果,老师也能即时获取反馈,该系统目前已被推广至十余所高校。
课程教学借助雨课堂等智慧教学平台,通过课前预习、课中随堂测试、课后作业和中国大学MOOC的异步SPOC、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大作业、学生座谈和问卷调查等措施全方位跟踪学生学习过程,促成课程目标和毕业要求达成。
2、课程建设成果丰硕
经过多年的建设,通信工程专业在“广西漓江课堂”在线教学平台建设了3门实践类在线课程,专业自2019年资助10多面课程,进行了包括教材、课程视频资源、网上课程平台、课程任务单、信息化教学改革、一流课程申报与培育教师培训等内容。《通信原理》课程获得国家级精品课程,6门课程获得自治区级一流课程。
进行了校企共建课程的建设,开展与华为联合人才培养,聘请企业导师联合授课。
在各个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在线上学习环节、实验测试环节、课堂讲课环节、课外线上交流等都进行了思政教学设计,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通信专业的多门课程积极参加学校的思政教学比赛,获得好评。
3、学生参与各类国际、国内竞赛,硕果累累
专业注重锻炼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通过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导师培养制度、科教协同、创新训练等大量环节,教师将科研课题直接引入学生培养实践中,进一步提升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了理论与实践动手能力的结合水平、开拓了专业视野。通过实训锻炼,该专业学生参与各类竞赛,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二等奖7项,2011年获得最高奖Sony杯、2021年再次获得最高奖TI杯;获得互联网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金奖3项,铜奖1项。
4、学生就业和深造方面
学生面向国家信息产业发展大局,以及北部湾和珠三角通信与信息行业巨大人才需求,在行业内具有优良的毕业生口碑。 约四分之一进入国有大中企业,就业率持续在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就业领域包括移动、联通、电信和广电运营商;区内大中城市、珠三角、长三角、北京、成都、武汉、长沙等一线和新一线城市。近三分之一的毕业生进入研究生深造,除了考入本校研究生之外,很多同学被北京邮电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复旦大学、南京邮电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双一流高校录取和保送。在这些高校通信专业具有很好的生源口碑和认可度。
5、科研成果方面
专业骨干教师组成广西区“无线通信”创新团队,专业负责人获得广西区“卓越学者”称号。近年来教师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预研项目等110余项,以及30多项横向课题,科研经费达到4500余万元;申请专利70余项,发表科研论文400余篇,在下一代移动通信物理层和网络层、物联网、水下通信、室内定位、区块链等前沿领域都有高水平研究成果。
专业实验实训教学基地
专业受邀参与华为智能基座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