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B站号 招生B站号

招生B站号

招生抖音号 招生抖音号

招生抖音号

招生公众号 招生公众号

招生公众号

智能感知工程专业介绍

2024-06-12 13:54   审核人:   (浏览次数:686)

(一)专业概况

本专业建于2021年,是伴随着新一轮技术革命与产业变革应运而生的一门新专业,是教育部批准的全国第二批“智能感知工程”本科专业。

本专业属于仪器类专业,本专业所属一级学科“仪器科学与技术”是原信息产业部重点学科、广西一流学科,拥有“仪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后工作站,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仪器仪表工程、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专业学位授权点,拥有“测控技术与仪器”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广西自动检测技术与仪器重点实验室。设有“仪器科学与技术”广西特聘专家岗位,拥有“自动检测技术与仪器”广西高校人才小高地创新团队。

现有专业教师20人,其中博导4人,正高级职称教师10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4人。拥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广西八桂学者、广西特聘专家、广西优秀专家、广西教学名师各1人,广西新世纪十百千第二层次人选3人。80%以上的教师具有企业工程实践经历。主要开展智慧测量、智慧医疗、传感器等领域的科学研究,近年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进步奖7项,多项科研成果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二)专业特色

本专业是集传感、仪器、电子信息、人工智能于一体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综合性专业,面向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科学研究信息化进程,以“人工智能+传感”为方向,以信息感知、传输和处理为主线,不断跟踪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坚持“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在智能感知领域培养基础厚、知识面广的宽口径工程技术人才。

智能感知工程专业毕业生能够胜任智慧测量与计量、智能制造、智慧城市、人工智能等多领域的工作,就业地区集中在珠三角、长三角、和北部湾经济开发区。

智能感知工程无处不在,从日常生活中的智能手机、智能家居系统、公共场所安检系统等,直到工业领域的智能分拣、无人驾驶汽车、设备健康管理,再到国家战略工程北斗系统、空间站、探月工程等。

智能感知工程代表应用案例“智慧医疗”和“智能分拣”如下图所示。智慧医疗是指在诊断、治疗、康复、支付、卫生管理等各环节,建设医疗信息完整、跨服务部门、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信息管理和服务体系互联、共享协作、临床创新、诊断科学等功能互联、共享协作、临床创新、诊断科学等功能。涵盖医疗器械设备、医疗信息化、远程医疗、可穿戴设备、移动医疗APP。涉及的课程智能传感技术、无线传感网络、图像处理技术、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及其应用等。

“智能分拣”一般由控制装置、分类装置、输送装置及分拣道口构成,四类装置通过计算机网络联结,配合人工控制和处理环节构成一个完整的自动智能的分拣系统。智能分拣系统具备高分拣效率、高可用度、高准确率和基本无人化的优势。能帮助企业提升分拣效率、实现降本增速的发展目标。主要应用于快递、电商、机场、医药配送、汽车等诸多行业的货物分拣环节。涉及的课程智能传感技术、无线传感网络、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及其应用、智能控制基础等。 

(三)培养目标

培养符合国家发展需求,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扎实的数学和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智能感知、处理、通信的专业知识和工程知识,具备自主学习意识、良好的创新精神、跨文化的沟通和交流能力以及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够从事本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产品制造、维护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工程技术人才,具有获得相当于中级技术职称的能力。

本专业毕业生在五年左右的预期目标:

目标1:能够应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设计智能感知领域的复杂工程系统,能综合考虑社会、经济、法律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适应独立和团队工作环境;

目标2:能够组织实施和协调管理中小型人工智能领域相关的工程项目;或能够在与专业相关的管理、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等岗位上胜任主管工作;

目标3:能与国内外同行、专业客户和公众有效沟通,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目标4:能够及时跟踪国内外智能感知领域科技发展动态和趋势,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通过终身学习适应工程技术发展需要。

(四)培养要求

本专业所培养的毕业生应达到以下十二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智能感知和智能测控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用传感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与电子仪器等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相结合,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用测量理论与数据处理、各种电量、非电量的检测原理与方法、智能感知工程的原理方法,设计智能感知单元、感知系统与电子仪器等复杂问题的方案,并能够在设计中体现创新意识,综合考虑社会、健康、法律、安全、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人工智能和非电量检测理论,对相关领域中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选择运用电子、计算机、传感器相关技术和工具预测、模拟复杂工程问题,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相关职业和行业背景知识,评价生产、设计、研究、开发等对社会、健康、法律、安全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智能感知产品的生产、设计、研究、开发等对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规范,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沟通:能够就本专业领域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复杂工程设计中的问题与业界和同行进行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并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相关的管理原理和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五)主干学科、主要课程与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1、主干学科:仪器科学与技术。

2、核心课程: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辑、信号与系统分析、智能传感技术、智能控制基础、智能感知系统原理与设计、无线传感网络、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图像处理技术、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计算机视觉和人工智能及应用。

3、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智能感知:专业认知与芯梦起航、程序设计训练、智能感知基础工程设计、机械工程训练、智能感知综合工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

4、主要专业实验:电路分析基础实验、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数字逻辑实验、智能传感技术实验、EDA技术实验、单片机接口技术实验、无线传感网络实验。

(六)毕业合格标准

毕业总学分不低于155学分。

(七)修业期限和授予学位

1、标准修业期限:四年,

2、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关闭窗口